由于專利具有地域性的屬性,一個技術方案要想在一些國家或者地區獲得專利保護,必須要在這些目標國家或地區申請專利。作為向外申請專利的重要途徑,PCT國際申請以其特有的流程和較大的靈活性受到越來越多申請人的重視。下面知識產權將通過一系列文章,對PCT國際申請進行簡要介紹。
1.什么是PCT?
PCT是專利合作條約(PatentCooperationTreaty)的簡稱,從名稱上可以看出,專利合作條約是在專利領域進行合作的國際性條約,涉及專利申請的提交、檢索、審查等合作內容。
PCT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就同一發明創造向多個國家或者地區申請專利時,減少申請人和各個專利局的重復勞動。
PCT國際申請是依據《專利合作條約》提出的申請。通過該條約,締約國的申請人只要提交一件“國際”申請,即可在全部成員國發生效力。PCT國際申請由兩個階段組成,即國際階段和國家階段。《專利合作條約》于1970年6月在華盛頓簽訂,1978年1月生效,同年6月實施。PCT最初成員國有18個,目前已有153個國家加入了該公約。
我國于1994年1月1日加入PCT,同時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作為受理局、國際檢索單位、國際初步審查單位,接受中國公民、居民、單位提出的PCT國際申請。PCT是在巴黎公約下只對巴黎公約成員國開放的一個特殊協議,是對巴黎公約的補充。
2.PCT體系下的職能機構
國際局(IB)
受理局(RO)
國際檢索單位(ISA)
國際初步審查單位(IPEA)
3.申請人向國外申請專利的途徑
目前中國的申請人向國外申請專利有兩種途徑:
(1)傳統的巴黎公約途徑
1883年巴黎外交會議,通過并簽署《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這是第一個有關專利保護的國際公約。
如果想獲得多個國家或地區的專利,申請人依據巴黎公約所規定的優先權,利用在一個國家所提交的專利申請作為優先權,在優先權日起12個月內,分別向多個國家或地區專利局提交多份申請文件,并繳納規定的費用。
(2)PCT途徑
申請人可以直接向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局)提交一份PCT國際申請,要求優先權的,應當在優先權日起12月內提出。
知識產權還整理了關于PCT申請的一些小TIPS:1、PCT體系是專利“申請”體系而非專利“授予”體系,不存在“PCT專利”,只有PCT國際申請。2、授予專利的決定仍由國家或地區專利局在國家階段作出。3、外觀設計和商標不能通過PCT得到保護。更多關于pct國際專利申請的信息,請到進行咨詢!
申請專利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保護發明創造知識產權的一項法律制度。凡具備專利條件的發明創新都應及早申請專利,以獲得國家的法律保護。申請專利有以下幾項好處:1) 通過法定程序確定發明創造的權利歸屬關系,從而有效保護發明創造成果,獨占市場,以此換取最大的利益。2) 在市場競爭中爭取主動,確保自身生產與銷售的安全性。3) 國家對專利申請有一定的扶持政策,會給予部分政策、經濟方面的幫助。4) 構成技術壁壘,別人要想研發類似技術或產品就必須得經專利權人同意。5) 可以促進產品的更新換代,亦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及提高產品的質量、降低成本,使企業的產品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6) 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既是消費者趨之若鶩的強力企業,同時也是政府各項政策扶持的主要目標群體。7) 專利除具有以上功能外,擁有一定數量的專利還作為企業上市和其他評審中的一項重要指標。專利既可用作盾,保護自己的技術和產品;也可用作矛,打擊對手的侵權行為。充分利用專利的各項功能,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專利申請的好處主要有以下幾點:
1. 保護創新成果:通過專利申請,可以保護自己的創新成果不受他人侵權。取得專利權后,可以獨占該技術或產品一定的時期,從而獲得市場競爭優勢。
2. 提高企業價值:擁有專利可以增加企業的價值,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更具有吸引力。專利技術的保護,可以讓企業展現自己的研發實力和創新能力,增加投資者和合作伙伴的信心。
3. 資本運作:通過專利權可以進行商業化運作,包括技術轉讓、專利許可使用、技術合作等。這些運作方式可以帶來更多的資金和資源,推動技術的商業化應用。
4. 防御和反擊工具:專利可以成為企業在競爭中的一種防御和反擊工具。當他人不正當使用自己的技術時,可以通過專利權來保護自己的權益,維護正當競爭關系。
5. 增強公司形象:擁有專利可以提升企業的形象和聲譽,體現企業對技術創新的重視和實力。這有助于吸引優秀人才,與供應商、客戶等建立起更緊密的合作關系。
專利申請的好處包括技術保護、市場競爭優勢、資本運作、防御工具和企業形象提升等方面,對企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影響。
申請PCT國際專利有以下幾個好處:
1. 延長申請優先權:PCT國際專利申請可以延長申請優先權,即在提交PCT申請之日起,可以在30個月內在其他合作國家/地區繼續申請專利權。這為發明人爭取更多時間來決定在哪些國家/地區進行專利申請提供了便利。
2. 統一申請程序:PCT國際專利申請采用統一的申請程序,減少了不同國家/地區之間的語言和法律差異帶來的申請難度。發明人可以通過一次申請,同時在多個國家/地區獲得初始保護,大大簡化了申請流程。
3. 延遲申請費用:PCT國際專利申請可以延遲支付多個國家/地區的申請費用。由于國際專利申請需要在30個月內選擇進入各個合作國家/地區,申請人可以在此期間評估和決定進一步投資哪些國家/地區的申請,從而有效節省費用。
4. 統一的國際初步審查報告:PCT國際專利申請會獲得國際初步審查報告,該報告由國際搜索機構提供。這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機會,讓申請人了解申請發明的可行性和專利性,并根據報告做出進一步決策。這種評估和了解可以幫助申請人在進一步國家/地區的申請中提前了解到潛在的問題和挑戰。
PCT國際專利申請的好處包括延長申請優先權、統一申請程序、延遲申請費用和獲得國際初步審查報告。這些好處為發明人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更靈活的申請方式,并幫助他們在全球范圍內獲得更好的專利保護。
國際專利申請是申請人就一項發明創造在《專利合作條約》(簡稱PCT)締約國獲得專利保護時,按照規定的程序向某一締約國的專利主管部門提出的專利申請。
PCT的主要目的在于,簡化以前確立的在幾個國家申請發明專利保護的方法,使其更為有效和經濟,并有益于專利體系的用戶和負有對該體系行使管理職權的專利局。在引進PCT體系前,在幾個國家保護發明的唯一方法是向每一個國家單獨提交申請;這些申請由于每一個要單獨處理,每一個國家的申請和審查都要重復。
為達到其應有的目的,PCT提出:
——建立一種國際體系,從而使以一種語言在一個專利局(受理局)提出的一件專利申請(國際申請)在申請人在其申請中(指定)的每一個PCT成員國都有效;
——可以由一個專利局,即受理局對國際申請進行形式審查;
——對國際申請進行國際檢索,并出具檢索報告說明相關的現有技術(與過去的發明相關的已出版的專利文獻),在決定該發明是否具有專利性時可以參考該報告;該檢索報告應首先送達申請人,然后公布;
——對國際申請及其相關的國際檢索報告,進行統一的國際公布并將其傳送給指定局。
——提供對國際申請進行國際初步審查的選擇,供專利局決定是否授予專利權,并為申請人提供一份包含所要求保護的發明是否滿足專利性國際標準的觀點的報告。
1、通過PCT在PCT成員國獲得12個月的優先權,
2、通過向受理局遞交申請,在申請階段指定多國,避免了向多個國家遞交申請復雜的程序,縮短了申請時間,減少了費用
3、可以在進入國家階段前獲得國際檢索報告,通過檢索報告預計本發明的前景,并考慮進入哪些國家
等等,上面是主要的,不足的請補充
國際專利申請是申請人就一項發明創造在《專利合作條約》(簡稱PCT)締約國獲得專利保護時,按照規定的程序向某一締約國的專利主管部門提出的專利申請。PCT的主要目的在于,簡化以前確立的在幾個國家申請發明專利保護的方法,使其更為有效和經濟,并有益于專利體系的用戶和負有對該體系行使管理職權的專利局。在引進PCT體系前,在幾個國家保護發明的唯一方法是向每一個國家單獨提交申請;這些申請由于每一個要單獨處理,每一個國家的申請和審查都要重復。為達到其應有的目的,PCT提出:——建立一種國際體系,從而使以一種語言在一個專利局(受理局)提出的一件專利申請(國際申請)在申請人在其申請中(指定)的每一個PCT成員國都有效;——可以由一個專利局,即受理局對國際申請進行形式審查;——對國際申請進行國際檢索,并出具檢索報告說明相關的現有技術(與過去的發明相關的已出版的專利文獻),在決定該發明是否具有專利性時可以參考該報告;該檢索報告應首先送達申請人,然后公布;——對國際申請及其相關的國際檢索報告,進行統一的國際公布并將其傳送給指定局。——提供對國際申請進行國際初步審查的選擇,供專利局決定是否授予專利權,并為申請人提供一份包含所要求保護的發明是否滿足專利性國際標準的觀點的報告。編輯本段PCT給專利申請人帶來了以下好處一、只需提交一份國際專利申請,就可以向多個國家申請專利,而不必向每一個國家分別提交專利申請,為專利申請人向外國申請專利提供了方便;二、外國提出普通專利申請時,專利申請人必須在首次提交專利申請之日后的十二個月內向每一個國家的專利局提交專利申請。而通過PCT,專利申請人可以在首次提交專利申請之后的二十個月內辦理國際專利申請進入每一個國家的手續;如果要求了國際初步審查,還可以在首次提交專利申請之日后的三十個月內辦理國際專利申請進入每一個國家的手續。這樣便延長了進入國家階段的時間。利用這段時間,專利申請人可以對市場、對發明的商業前景以及其他因素進行調查,在花費較大資金進入國家階段之前,決定是否繼續申請外國專利。若經過調查,決定不向外國申請專利,則可以節省費用。三、國際專利申請要經過國際檢索單位的國際檢索,得到一份高質量的國際檢索報告。該國際檢索報告給出一篇或多篇現有技術文件,使得專利申請人既可以了解現有技術的狀況,又可以初步判斷發明是否具備授予專利的前景。如果國際申請經過了國際初步審查,專利申請人還可以得到一份國際初步審查單位作出的高標準的國際初步審查報告。如果該國際初步審查報告表明,該發明不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工業實用性,則專利申請人可以考慮不再進入國家階段,以便節省費用;如果該國際初步審查報告表明,該發明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工業實用性,則專利申請人很有可能會得到一個"強"專利,從而考慮進入國家階段。四、只需向受理局而不是向所有要求獲得專利保護國家的專利局繳納專利申請費用,簡化了繳費手續。五、某些國家對國際專利申請的國家費用比普通申請要低。六、國際專利申請的語言可以是中文、英語、法語、德語、日語、俄語、西班牙語等。中國申請人提出國際專利申請可以使用中文和英文,這為中國的外資企業申請專利提供了方便。
由于專利具有地域性的屬性,一個技術方案要想在一些國家或者地區獲得專利保護,必須要在這些目標國家或地區申請專利。作為向外申請專利的重要途徑,PCT國際申請以其特有的流程和較大的靈活性受到越來越多申請人的重視。下面知識產權將通過一系列文章,對PCT國際申請進行簡要介紹。
1.什么是PCT?
PCT是專利合作條約(PatentCooperationTreaty)的簡稱,從名稱上可以看出,專利合作條約是在專利領域進行合作的國際性條約,涉及專利申請的提交、檢索、審查等合作內容。
PCT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就同一發明創造向多個國家或者地區申請專利時,減少申請人和各個專利局的重復勞動。
PCT國際申請是依據《專利合作條約》提出的申請。通過該條約,締約國的申請人只要提交一件“國際”申請,即可在全部成員國發生效力。PCT國際申請由兩個階段組成,即國際階段和國家階段。《專利合作條約》于1970年6月在華盛頓簽訂,1978年1月生效,同年6月實施。PCT最初成員國有18個,目前已有153個國家加入了該公約。
我國于1994年1月1日加入PCT,同時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作為受理局、國際檢索單位、國際初步審查單位,接受中國公民、居民、單位提出的PCT國際申請。PCT是在巴黎公約下只對巴黎公約成員國開放的一個特殊協議,是對巴黎公約的補充。
2.PCT體系下的職能機構
國際局(IB)
受理局(RO)
國際檢索單位(ISA)
國際初步審查單位(IPEA)
3.申請人向國外申請專利的途徑
目前中國的申請人向國外申請專利有兩種途徑:
(1)傳統的巴黎公約途徑
1883年巴黎外交會議,通過并簽署《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這是第一個有關專利保護的國際公約。
如果想獲得多個國家或地區的專利,申請人依據巴黎公約所規定的優先權,利用在一個國家所提交的專利申請作為優先權,在優先權日起12個月內,分別向多個國家或地區專利局提交多份申請文件,并繳納規定的費用。
(2)PCT途徑
申請人可以直接向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局)提交一份PCT國際申請,要求優先權的,應當在優先權日起12月內提出。
知識產權還整理了關于PCT申請的一些小TIPS:1、PCT體系是專利“申請”體系而非專利“授予”體系,不存在“PCT專利”,只有PCT國際申請。2、授予專利的決定仍由國家或地區專利局在國家階段作出。3、外觀設計和商標不能通過PCT得到保護。更多關于pct國際專利申請的信息,請到進行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