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回答
在高新技術企業申報中,什么是關鍵?申報過的企業知道,專利是重中之重。
至于高新技術企業申報中需要多少個專利,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1個發明專利或5個實用新型 ;第二種:15-18個專利。
那么這兩種說法的依據分別是什么呢?
第一種: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只要1個發明專利或5個實用新型。這個說法依據是,高新技術企業評審標準中,主觀量化考核指標中相關規定。即總分100分,其中知識產權部分30分。而知識產權部分的評分由知識產權類型、數量、先進性、與主營產品關聯性、獲取方式等幾個方面組成。其中知識產權數量里的量化標準為1個發明專利或5個實用新型專利可以獲得知識產權數量方面的滿分(8分)。這里是高企審核制度中對知識產權數量最明確的量化要求。以此為評判標準,可以得出,高企申報只要1個發明專利或5個實用新型。
第二種:申報高新技術企業需要15-18個專利,完整的說法應該是以企業成立年限計算,成立3年以上的企業需要擁有15-18個專利,而成立3年以內的企業擁有的專利數應該是企業成立的自然年的年度數*5。也就是說若企業成立2年就申報高新技術企業,企業需要擁有不低于10個專利,若企業成立1個年度,則需要不低于5個專利。這種說法其實來自于對高企申報政策文件的深入解讀和全面權衡。高新技術企業評審的主觀量化考核指標中,總分100分,知識產權部分占30分,科技成果轉化占30分,研發組織管理水平占20分,成長性指標占20分。
除知識產權部分,科技成果轉化占比也是30分,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科技成果轉化的細化得分標準如下:平均年成果轉化5項及以上得分為 25-30分,平均年成果轉化4項及以上得分為 19-24分,平均年成果轉化3項及以上得分為 13-18分,平均年成果轉化2項及以上得分為 7-12分,平均年成果轉化1項及以上得分為1-6分,平均年成果轉化0項及以上得分為 0分,由此可以看出,平均年轉化不低于5個科技成果,則能得到最高檔分。
科技成果轉化其實是一個流程,可以用下面的分段進程來表示:企業開展科研立項—得到科研結果—用于產品的生產—新產品品質提高帶動了銷售的增加。這個流程是高企審核的核心,不僅僅關系到了量化打分。更關乎到了研發費的審計和高新技術產品銷售收入的審計。
科研成果的證明方式有兩種:
1、科研工作結束后得到的技術點即技術訣竅
2、知識產權證明(專利、軟著,申請知識產權自然就包含了技術點)
這兩者的區別在于:專利證書是科研成果在技術指標和認可度上的最佳證明,技術訣竅雖然包含了技術點,但隱含了意思就很簡單,這雖然是一個技術點,但是還沒達到申請專利的級別。在目前國內相對寬松的專利審核制度下,如果連實用新型專利都無法申請的技術點,其技術含量和被認可的程度可想而知。評審專家自然也清楚這一點。所以,在沒有專利證明下的科技成果更容易被否。
為了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的被認可度,科技成果轉化的核心部分:科技成果的證明材料用專利證書而不是所謂的技術訣竅,顯得更為有利。而高企一般情況下審核的是企業前三年的材料。由此計算:每年不低于5個科技成果轉化,即15-18個專利,相對是保險的。所以,如果從知識產權得分的細則深入研究會發現,專利的數量越多,得分高的可能性越大。根據企業所屬領域并不一定都要一味追求發明專利,特別是對于配方類的發明專利其技術含量未必比實用新型高,只是因為配方和方式方法只能申請發明專利罷了。
深入探討專利數量的隱形要求:
1、知識產權打分部分:
知識產權打分由知識產權類型、數量、先進性、與主營產品關聯性、獲取方式等幾個方面組成。
具體標準為:知識產權類型及數量(8分):發明專利稱為1類知識產權,實用新型專利,軟件著作權等稱為2類知識產權。
1項及以上1類知識產權得分7-8分,5項及以上2類知識產權得分為5-6分,3-4項2類知識產權得分3-4分,1-2項2類知識產權得分1-2分,0項知識產權得0分。
由此可見,無論多少實用新型,在這方面都無法得到滿分。
技術先進程度(8分):先進度高7-8分 較高5-6分,一般3-4分,較低1-2分,無先進性0分。
在此項標準中,發明專利占有明顯優勢。但卻是存在一些技術性比較高的專利,因為其本身的技術特性只能申請實用新型。所以不可以絕對性認為發明專利一定更先進。相反,在實用新型專利數量足夠多的情況下,出現先進程度高的專利的概率更大。
關聯性(8分):即知識產權在產品上發揮的作用。關聯性強7-8分,較強5-6分,一般3-4分,較弱1-2分,無關聯性0分。
在此處,發明專利并不占有優勢。相反,實用新型專利數量越多,其跟主營產品的關聯性會越大。
知識產權獲得方式(6分):自主研發:3-6分,受讓受贈或并購:1-3分。這里跟知識產權的種類和數量無關。所以,如果從知識產權得分的細則深入研究會發現,專利的數量越多,得分高的可能性越大。并一定要一味追求發明專利。特別是對于配方類的發明專利其技術含量未必比實用新型高,只是因為配方和方式方法只能申請發明專利罷了。
2、研發費用部分:
對于高新技術企業申報而言,合理的研發費用占比越高,通過率越高。而研發費用的歸集在于研發本身,而專利作為研發成果是研發工作開展的最有力證明。研發成果越多,與之相對應的研發越容易被認可,產生的研發費用就越高,研發費用的歸集相對越容易。一個企業,若三年內只產生了5個實用新型專利,其開展研發項目的費用若太高,那就太假了。對于一個中型的年銷售額5000萬的企業而言,其研發費用至少應達到250萬,平均到5個實用新型專利上。一個實用新型專利的研發費用高達五十多萬。稍微想一想就知道要么是申報材料作假,要么研發管理制度存在問題。而如果按照15個專利來看:產生一個專利所需的研發費用為17萬。這就相對正常了。
3、高新技術產品的銷售收入:
高新技術企業審核中,企業高新技術產品的銷售收入要達到60%以上。也就說企業大部分收入來自于高新技術產品。而高企中的高新技術產品不一定要取得高新技術產品的證書,但一定要有專利和檢測報告等證明文件相對應。因此,專利越多,所覆蓋的產品范圍越廣,可計入高新技術產品銷售收入的產品就越多。對于產品數量較少的企業而言,幾乎可以達到100%的高新技術產品收入,而一個產品可以對應多個專利,這對高新技術產品的評判是非常有利的。但有些企業產品種類較多,那用大量專利來附帶產品面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在這種情況下,若專利數量太少,會出現高新技術產品銷售收入不達標的情況,就算強行歸集進去,也不會認可。假設企業擁有10類產品,銷售收入都比較平均,但對應的只有6個專利,那在1個專利對應1個產品的情況下才勉強符合要求,若其中出現2個專利對應1個產品,或有1個專利技術含量較低,其對應的產品不被認可為高新技術產品。則會出現高新技術產品銷售收入不達標的情況。若企業擁有18個專利,平均每個產品可對應個專利。就算其中出現數個專利對應1個產品,或有個別專利技術含量不達標的情況。對結果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只需要1個發明專利或5個實用新型專利,是對高新技術企業管理條例的膚淺解讀。看似為企業省錢,其實是讓企業冒著非常大的不通過的風險,企業在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的過程中,專利申請的費用,僅僅是其中一小部分。審計費,檢測費,查新費等其他費用也非常高。若因為知識產權的問題造成高新技術企業申報不通過,會造成審計,檢測,查新費用的浪費。而要求企業提供15-18個專利,是對高新技術企業管理條例的深入解讀和綜合權衡后得出的結果。看似讓企業多支付了費用,其實為企業成功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提供了可靠且強大的保障,讓審計,查新,檢測等第三方機構開展工作更加容易和順利。
山東辛丁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綜合性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具有國家知識產權局備案資質(備案碼:37334),專業為企業提供專利技術服務、科創項目申報輔導與咨詢,服務團隊由從事多年科技服務、知識產權服務等專家組成,骨干成員來自于原大型專利代理機構、國家專利局專業審查員、大型企業資質與科技項目負責人,并與高校及科研院所相關專家建立長期友好合作關系,面向國內外客戶,從知識產權代理、科技項目、技術等方向提供支撐,全面覆蓋電學、機械、化學等技術領域,內部三重質檢、審稿、保障質量,為上眾多企業提供服務,專業權威安全可靠。
在高新技術企業申報中,什么是關鍵?申報過的企業知道,專利是重中之重。
至于高新技術企業申報中需要多少個專利,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1個發明專利或5個實用新型 ;第二種:15-18個專利。
那么這兩種說法的依據分別是什么呢?
第一種: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只要1個發明專利或5個實用新型。這個說法依據是,高新技術企業評審標準中,主觀量化考核指標中相關規定。即總分100分,其中知識產權部分30分。而知識產權部分的評分由知識產權類型、數量、先進性、與主營產品關聯性、獲取方式等幾個方面組成。其中知識產權數量里的量化標準為1個發明專利或5個實用新型專利可以獲得知識產權數量方面的滿分(8分)。這里是高企審核制度中對知識產權數量最明確的量化要求。以此為評判標準,可以得出,高企申報只要1個發明專利或5個實用新型。
第二種:申報高新技術企業需要15-18個專利,完整的說法應該是以企業成立年限計算,成立3年以上的企業需要擁有15-18個專利,而成立3年以內的企業擁有的專利數應該是企業成立的自然年的年度數*5。也就是說若企業成立2年就申報高新技術企業,企業需要擁有不低于10個專利,若企業成立1個年度,則需要不低于5個專利。這種說法其實來自于對高企申報政策文件的深入解讀和全面權衡。高新技術企業評審的主觀量化考核指標中,總分100分,知識產權部分占30分,科技成果轉化占30分,研發組織管理水平占20分,成長性指標占20分。
除知識產權部分,科技成果轉化占比也是30分,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科技成果轉化的細化得分標準如下:平均年成果轉化5項及以上得分為 25-30分,平均年成果轉化4項及以上得分為 19-24分,平均年成果轉化3項及以上得分為 13-18分,平均年成果轉化2項及以上得分為 7-12分,平均年成果轉化1項及以上得分為1-6分,平均年成果轉化0項及以上得分為 0分,由此可以看出,平均年轉化不低于5個科技成果,則能得到最高檔分。
科技成果轉化其實是一個流程,可以用下面的分段進程來表示:企業開展科研立項—得到科研結果—用于產品的生產—新產品品質提高帶動了銷售的增加。這個流程是高企審核的核心,不僅僅關系到了量化打分。更關乎到了研發費的審計和高新技術產品銷售收入的審計。
科研成果的證明方式有兩種:
1、科研工作結束后得到的技術點即技術訣竅
2、知識產權證明(專利、軟著,申請知識產權自然就包含了技術點)
這兩者的區別在于:專利證書是科研成果在技術指標和認可度上的最佳證明,技術訣竅雖然包含了技術點,但隱含了意思就很簡單,這雖然是一個技術點,但是還沒達到申請專利的級別。在目前國內相對寬松的專利審核制度下,如果連實用新型專利都無法申請的技術點,其技術含量和被認可的程度可想而知。評審專家自然也清楚這一點。所以,在沒有專利證明下的科技成果更容易被否。
為了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的被認可度,科技成果轉化的核心部分:科技成果的證明材料用專利證書而不是所謂的技術訣竅,顯得更為有利。而高企一般情況下審核的是企業前三年的材料。由此計算:每年不低于5個科技成果轉化,即15-18個專利,相對是保險的。所以,如果從知識產權得分的細則深入研究會發現,專利的數量越多,得分高的可能性越大。根據企業所屬領域并不一定都要一味追求發明專利,特別是對于配方類的發明專利其技術含量未必比實用新型高,只是因為配方和方式方法只能申請發明專利罷了。
深入探討專利數量的隱形要求:
1、知識產權打分部分:
知識產權打分由知識產權類型、數量、先進性、與主營產品關聯性、獲取方式等幾個方面組成。
具體標準為:知識產權類型及數量(8分):發明專利稱為1類知識產權,實用新型專利,軟件著作權等稱為2類知識產權。
1項及以上1類知識產權得分7-8分,5項及以上2類知識產權得分為5-6分,3-4項2類知識產權得分3-4分,1-2項2類知識產權得分1-2分,0項知識產權得0分。
由此可見,無論多少實用新型,在這方面都無法得到滿分。
技術先進程度(8分):先進度高7-8分 較高5-6分,一般3-4分,較低1-2分,無先進性0分。
在此項標準中,發明專利占有明顯優勢。但卻是存在一些技術性比較高的專利,因為其本身的技術特性只能申請實用新型。所以不可以絕對性認為發明專利一定更先進。相反,在實用新型專利數量足夠多的情況下,出現先進程度高的專利的概率更大。
關聯性(8分):即知識產權在產品上發揮的作用。關聯性強7-8分,較強5-6分,一般3-4分,較弱1-2分,無關聯性0分。
在此處,發明專利并不占有優勢。相反,實用新型專利數量越多,其跟主營產品的關聯性會越大。
知識產權獲得方式(6分):自主研發:3-6分,受讓受贈或并購:1-3分。這里跟知識產權的種類和數量無關。所以,如果從知識產權得分的細則深入研究會發現,專利的數量越多,得分高的可能性越大。并一定要一味追求發明專利。特別是對于配方類的發明專利其技術含量未必比實用新型高,只是因為配方和方式方法只能申請發明專利罷了。
2、研發費用部分:
對于高新技術企業申報而言,合理的研發費用占比越高,通過率越高。而研發費用的歸集在于研發本身,而專利作為研發成果是研發工作開展的最有力證明。研發成果越多,與之相對應的研發越容易被認可,產生的研發費用就越高,研發費用的歸集相對越容易。一個企業,若三年內只產生了5個實用新型專利,其開展研發項目的費用若太高,那就太假了。對于一個中型的年銷售額5000萬的企業而言,其研發費用至少應達到250萬,平均到5個實用新型專利上。一個實用新型專利的研發費用高達五十多萬。稍微想一想就知道要么是申報材料作假,要么研發管理制度存在問題。而如果按照15個專利來看:產生一個專利所需的研發費用為17萬。這就相對正常了。
3、高新技術產品的銷售收入:
高新技術企業審核中,企業高新技術產品的銷售收入要達到60%以上。也就說企業大部分收入來自于高新技術產品。而高企中的高新技術產品不一定要取得高新技術產品的證書,但一定要有專利和檢測報告等證明文件相對應。因此,專利越多,所覆蓋的產品范圍越廣,可計入高新技術產品銷售收入的產品就越多。對于產品數量較少的企業而言,幾乎可以達到100%的高新技術產品收入,而一個產品可以對應多個專利,這對高新技術產品的評判是非常有利的。但有些企業產品種類較多,那用大量專利來附帶產品面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在這種情況下,若專利數量太少,會出現高新技術產品銷售收入不達標的情況,就算強行歸集進去,也不會認可。假設企業擁有10類產品,銷售收入都比較平均,但對應的只有6個專利,那在1個專利對應1個產品的情況下才勉強符合要求,若其中出現2個專利對應1個產品,或有1個專利技術含量較低,其對應的產品不被認可為高新技術產品。則會出現高新技術產品銷售收入不達標的情況。若企業擁有18個專利,平均每個產品可對應個專利。就算其中出現數個專利對應1個產品,或有個別專利技術含量不達標的情況。對結果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只需要1個發明專利或5個實用新型專利,是對高新技術企業管理條例的膚淺解讀。看似為企業省錢,其實是讓企業冒著非常大的不通過的風險,企業在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的過程中,專利申請的費用,僅僅是其中一小部分。審計費,檢測費,查新費等其他費用也非常高。若因為知識產權的問題造成高新技術企業申報不通過,會造成審計,檢測,查新費用的浪費。而要求企業提供15-18個專利,是對高新技術企業管理條例的深入解讀和綜合權衡后得出的結果。看似讓企業多支付了費用,其實為企業成功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提供了可靠且強大的保障,讓審計,查新,檢測等第三方機構開展工作更加容易和順利。
山東辛丁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綜合性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具有國家知識產權局備案資質(備案碼:37334),專業為企業提供專利技術服務、科創項目申報輔導與咨詢,服務團隊由從事多年科技服務、知識產權服務等專家組成,骨干成員來自于原大型專利代理機構、國家專利局專業審查員、大型企業資質與科技項目負責人,并與高校及科研院所相關專家建立長期友好合作關系,面向國內外客戶,從知識產權代理、科技項目、技術等方向提供支撐,全面覆蓋電學、機械、化學等技術領域,內部三重質檢、審稿、保障質量,為上眾多企業提供服務,專業權威安全可靠。
高新技術企業專利申請的步驟如下:
1. 確定專利申請的內容:首先需要確定需要申請的專利的內容和范圍。這包括明確發明的技術特點、優點以及與現有技術的差異等。
2. 公開之前的調研:在公開發明之前,應當進行充分的調研。這包括查驗專利數據庫、文獻檢索以及了解相關技術和市場趨勢等,以確保發明是新穎的、創造性的。
3. 編寫專利申請文件:專利申請包括申請文件和附圖。申請文件需要清晰地敘述發明的技術特點、實施方法、優點等。附圖則用于更好地說明發明的內容。
4. 選擇專利申請形式:根據發明的性質和要求,選擇適當的專利申請形式。通常可選擇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等。
5. 提交專利申請:將編寫的專利申請文件和相關材料提交給國家知識產權局進行審查。申請可以通過線上或線下的方式進行。
6. 專利審查:經過提交后,國家知識產權局將對申請進行審查。審查內容包括技術審查和法律審查兩個方面。技術審查主要是判斷發明是否具有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等。法律審查則主要是審查申請材料是否符合法律規定。
7. 專利授權:如果專利申請通過審查,國家知識產權局將授權專利權給申請人。專利的授權證書將由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
高新技術企業可以享受一些優惠政策和特殊的申請程序,如提速審查、減免費用等。在申請過程中,可以咨詢專利代理機構或知識產權局相關部門以獲得更詳細的指導和幫助。
高新技術企業在申請專利時,需要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1. 確定專利申請的內容:首先需要明確要申請的專利類型,例如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還是外觀設計專利。然后確定專利的技術特點和創新點,明確專利的技術方案和應用領域。
2. 查閱相關技術文獻:在申請專利之前,需要進行專利檢索和相關技術文獻的查閱,以了解已經存在的相關技術,并評估自己的技術方案是否具備創新性和可實施性。
3. 撰寫專利申請書: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的規定和要求,撰寫專利申請書。專利申請書一般包括說明書、權利要求書、摘要和圖紙。說明書需要詳細描述發明的技術內容、實施方式和技術效果,權利要求書需要明確所申請的專利權利要求范圍,摘要需要對專利內容進行簡潔明了的描述,圖紙需要清晰地展示發明的結構和構造。
4. 申請專利保密審查:根據需要,可以選擇申請專利的保密審查。保密審查期限為6個月,期間專利申請內容不公開。
5. 提交申請材料:將專利申請書及相關材料提交給國家知識產權局,可以通過線上系統提交,也可以通過郵寄方式遞交。
6. 專利審查:國家知識產權局會對專利申請進行審查,包括對專利的創新性、實施性和對先前技術的差異性進行評估。審查結果可能包括拒絕受理、補正審查或通過審查。
7. 發布公告和授權:如果專利申請通過審查,國家知識產權局將對專利進行公告,并授權發明人或企業專利權。
8. 維持管理:一旦獲得專利權,企業需要進行專利的維護和管理工作。這包括繳納年費、監測和維護專利權益、處理侵權糾紛等。
高新技術企業申請專利需要經歷確定內容、查閱文獻、撰寫申請書、保密審查、提交材料、審查、發布公告和授權等一系列步驟。專業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或專業人士可以提供幫助和指導,確保申請過程順利進行。
一、正面回答
高新技術企業申報流程如下:
1、前期調研;
2、簽訂合同;
3、項目對接;
4、審計接入;
5、項目執行;
6、審查核驗;
7、資料遞交;
8、后續跟蹤審批進度監控,公示須讓及后續流程跟進。
二、分析詳情
高新技術是由高新技術的概念延伸而來的,近年來在西方發達國家,由于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形成了以微電子技術與信息技術、空間科學與航空航天技術、光電子科學與光電一體化技術、生命科學與生物醫藥技術、材料科學與新材料技術、生態科學與環境保護技術以及其他在傳統學科和傳統技術基礎上產生的新工藝新技術等一批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高技術產業。
三、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條件是什么
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須同時滿足以下條件:
1、企業申請認定時須注冊成立一年以上;
2、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受讓、受贈、并購等方式,獲得對其主要產品服務在技術上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識產權的所有權;
3、對企業主要產品服務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技術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的范圍;
4、企業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10%;
5、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實際經營期不滿三年的按實際經營時間計算,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的,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小于5,000萬元的企業,比例不低于5%、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至2億元的企業,比例不低于4%或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億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于3%。 企業在中國境內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全部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的比例不低于60%;
6、近一年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同期總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7、企業創新能力評價應達到相應要求;
8、企業申請認定前一年內未發生重大安全、重大質量事故或嚴重環境違法行為。
一、企業自我評價及申請
企業進行自我評價,認為符合認定條件的,企業可向認定機構提出認定申請。
二、提交申請材料
1、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書;
2、企業營業執照副本、稅務登記證(復印件);
3、知識產權證書(獨占許可合同)、生產批文,新產品或新技術證明(查新)材料、產品質量檢驗報告、省級以上科技計劃立項證明,以及其他相關證明材料;
4、企業職工人數、學歷結構以及研發人員占企業職工的比例說明;
5、經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鑒證的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研究開發費用情況表(實際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實際經營年限),并附研究開發活動說明材料;
6、經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鑒證的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的財務報表(含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實際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實際經營年限)以及技術性收入的情況表。
申報高企認定需要具備什么條件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第十一條 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須同時滿足以下條件:
(一)企業申請認定時須公司注冊成立1年以上。
(二)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受讓、受贈、并購等方式,獲得對其主要產品(服務)在技術上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識產權的所有權。
(三)對企業主要產品(服務)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技術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的范圍。
(四)企業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10%。
(五)企業近3個會計年度(實際經營期不滿3年的按實際經營時間計算,下同)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最近1年銷售收入小于5,000萬元(含)的企業,比例不低于5%。
2.最近1年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至2億元(含)的企業,比例不低于4%。
3.最近1年銷售收入在2億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于3%。
企業在中國境內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全部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的比例不低于60%。
(六)近1年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同期總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七)企業創新能力評價應達到相應要求。
(八)企業申請認定前1年內未發生重大安全、重大質量事故或嚴重環境違法行為。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程序如下:
(一)企業申請
企業對照本辦法進行自我評價。認為符合認定條件的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注冊登記,向認定機構提出認定申請。
(二)專家評審
認定機構應在符合評審要求的專家中,隨機抽取組成專家組。專家組對企業申報材料進行評審,提出評審意見。
(三)審查認定
認定機構結合專家組評審意見,對申請企業進行綜合審查,提出認定意見并報領導小組辦公室。認定企業由領導小組辦公室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公示10個工作日,無異議的,予以備案,由認定機構向企業頒發統一印制的“高新技術企業證書”。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www.91kaiye.cn/gxrz/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第十一條 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須同時滿足以下條件:
(一)企業申請認定時須注冊成立1年以上。
(二)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受讓、受贈、并購等方式,獲得對其主要產品(服務)在技術上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識產權的所有權。
(三)對企業主要產品(服務)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技術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的范圍。
(四)企業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10%。
(五)企業近3個會計年度(實際經營期不滿3年的按實際經營時間計算,下同)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最近1年銷售收入小于5,000萬元(含)的企業,比例不低于5%。
2.最近1年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至2億元(含)的企業,比例不低于4%。
3.最近1年銷售收入在2億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于3%。
企業在中國境內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全部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的比例不低于60%。
(六)近1年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同期總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七)企業創新能力評價應達到相應要求。
(八)企業申請認定前1年內未發生重大安全、重大質量事故或嚴重環境違法行為。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程序
(一)企業自我評價及申請
企業登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對照《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第十條規定條件(即上述“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標準”),進行自我評價。認為符合認定條件的,企業可向認定機構提出認定申請。
(二)提交下列申請材料
1.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書;
2. 企業營業執照副本、稅務登記證(復印件);
3. 知識產權證書(獨占許可合同)、生產批文,新產品或新技術證明(查新)材料、產品質量檢驗報告、省級以上科技計劃立項證明,以及其他相關證明材料;
4. 企業職工人數、學歷結構以及研發人員占企業職工的比例說明;
5. 經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鑒證的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研究開發費用情況表(實際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實際經營年限),并附研究開發活動說明材料;
6. 經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鑒證的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的財務報表(含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實際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實際經營年限)以及技術性收入的情況表。
(三)合規性審查
認定機構應建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評審專家庫;依據企業的申請材料,抽取專家庫內專家對申報企業進行審查,提出認定意見。
(四)認定、公示與備案
認定機構對企業進行認定。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上公示 15 個工作日,沒有異議的,報送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上公告認定結果,并向企業頒發統一印制的“高新技術企業證書”。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www.91kaiye.cn/gxrz/